【熱點】巴菲特大手筆買入巴斯夫,看好化工行業未來前景,中國化工產業發展蘊含新機遇
日前,股神巴菲特建倉歐洲化工公司巴斯夫并出資13億美元,巴斯夫目前總市值387億美元,入股比例大約3.3%,此前巴斯夫巨大的中國投資計劃讓業界為之震動,用實際行動向中國化工產業前景投出一票。
巴菲特下注化工,看好巴斯夫
伯克希爾13F信息披露巴菲特的最新持倉動向引發市場熱議,巴菲特在今年一季度就已經開始“抄底”歐洲,除了買入慕尼黑再保險公司以及安聯保險外還“抄底”了200萬股全球化工企業巨頭——巴斯夫,約耗資13億美元。
而這家全球最大化工企業巴斯夫也正在加注中國的發展,擁有大宗化學品、特殊化學品和部分涉農業務的巴斯夫有著全線完備的產品矩陣,盈利能力領跑業界。2021年,巴斯夫以930億美元的銷售額遠超全球第二中國石化的658億美元和全球第三美國陶氏的550億美元。巴菲特以13億美元購入200萬股巴斯夫,此舉被視為看好全球化工產業發展。
巴斯夫看好中國,在華又有項目投產
巴斯夫有42.5%的營收來自歐洲,1/3的員工在萊茵河畔的路德維希港工作,俄烏沖突導致的“斷氣”風云對其歐洲業務影響較大,受到成本快速上升與生產短時停頓的困擾。雖然德國一直都給本國化工企業補貼電費以保障全球競爭力,但此次俄烏沖突帶來的影響對歐洲化工產業乃至全球化工產品市場的負面影響太大、持續時間過長,反復震蕩之下以巴斯夫為代表的歐洲企業承壓較重。
在此背景下,今年7月巴斯夫所通過的巨大的中國投資計劃讓業界為之震動,8年時間建設、100億歐元投資、三期工程形成生產閉環,作為我國化工產業第一個外資獨資項目,單項投資額已經追平自上世紀90年代巴斯夫進入中國內地以來的所有投資。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總投資約100億歐元(到2030年),是巴斯夫集團史上最大的單筆投資項目。項目建成后,廣東湛江將成為巴斯夫集團在全球的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僅次于德國路德維希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基地。
9月15日,中國化學與巴斯夫集團在廣東湛江簽署施工合作伙伴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建設,目前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已正式投產,每年可生產6萬公噸改性工程塑料,滿足汽車、電子產品等領域的亞太區域客戶需求,背后的產業增長邏輯則是未來十年全球化學產品需求的6成增長將來自中國。
與此同時,9月14日,巴斯夫工程塑料工廠首套裝置順利,將每年為中國市場增產6萬噸改性工程塑料,把該產品亞太區的總產能從2023年起提升至42萬噸,更好地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尤其在汽車和電子產品領域,并且100%采用可再生電力建設。并且還在建設另一套熱塑性聚氨酯(TPU)的裝置,將于2023年投入運營。
此外,近期巴斯夫還宣布其多功能燃油添加劑生產裝置在上海投產,以滿足亞洲市場對燃油添加劑日益增長的需求,為當地客戶提供更強大的供應鏈保障以及更高的靈活性。
據悉,該全新生產裝置位于巴斯夫上海浦東科技創新園,作為巴斯夫全球燃油添加劑生產網絡的最新一環,加強了巴斯夫在亞洲本地化生產的足跡。
巴斯夫位于中國上海的多功能燃油添加劑全新生產裝置
巴斯夫高效燃油添加劑KEROPUR?系列產品在市場上享有良好口碑,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發動機的清潔度,改善其燃油經濟性以及降低排放。
巴斯夫表示,隨著亞洲市場對多功能燃油添加劑的使用不斷增長,以及消費者對更清潔、高效的產品的興趣日益增加,預計到2032年,亞洲的燃油添加劑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4%。
中國化工產業能否把握機會
在市場紅利下趟過了“大江大河”的中國化工產業如今迎來新一輪產業鏈變遷,在重整浪潮下,是否將迎來新一輪“高光時刻”拭目以待。
國外化工巨頭巴斯夫的大踏步在中國擴產甚至上馬獨資項目,充分體現出他們對于中國市場的信心,那么國內的化工企業應該保持樂觀,同時更要提升技術硬實力,市場就在腳下,繼續精進技術和產品才行。
2012年到2020年,亞洲貢獻了7成左右的全球化工需求,2020年起,中國市場又占據了7成左右的亞洲需求,將曾經的化工需求大戶日本擠下王座。自從中國企業崛起后,亞洲化工產業早已不再由日本企業把持,來自中日韓的化工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有不小份額,9家中國化工企業進入全球50強。
與日韓化工巨頭在高端化學產品多有布局不同,中國化工產業還需繼續加大技研增強創新實力,利用國內需求擴大規模并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盈利能力,規模、技術、環保均領先的化工龍頭企業才能在未來競爭中保持優勢。今年以來化工產業步入景氣期,上半年基礎化工行業業績和利潤大幅增加,利潤向龍頭企業集中的趨勢愈發明顯,投資建設的改性塑料、合成樹脂、碳纖維、 ***化工在建項目較多,市場前景看好。
目前能源危機帶來的中歐化工產品成本變化有利出口只是暫時的紅利,中國化工產業能否憑此次機遇縮短在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等高端材料和尖端產品上的追趕步伐,才真正值得期待。
此外,在全球化工領域仍有較大影響力的日本化工產業的部分發展經驗或可借鑒。日本頭部化工企業普遍在高價值化學產品領域布局,存活下來的中小化工企業則在專業化和精細化上做到了極致。日本化學工業協會一直致力推行國際通用的認證體系,以便日本化學產業的優勢技術在全球推廣。
化工產業已經進入了全球競爭的高階階段,專用化學品和終端市場的爭奪更顯激烈,對于行業力量仍顯分散、優質企業業務多元化尚不足的我國化工產業而言,人力成本優勢、工程師紅利、產業鏈配套優勢已接近見頂,盡快培養出創新能力更前端的“單科冠軍”和綜合實力更強橫的“全能冠軍”,以此全面提升全球產業價值鏈上的地位或是關鍵。
長遠來看,我們也可以看這個空窗期,大量高附加值的化學品和材料等著供應,是國內化工和新材料企業爭奪中國市場的好時候,甚至加速出海。
比如中國化學1-8 月,已經累計實現營業收入 1039.64 億元,同比增長35.47%,其中境外業務暴漲100.11%。
產業變局疊加全球黑天鵝,機遇與挑戰,你看到的是低落,還是生的希望?
本微信部分圖片及文字,來源于其他公眾平臺與互聯網網頁,其目的是為了將更好的內容分享給更多人,版權依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我們會盡快在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謝謝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巴斯夫】聚氨酯材料用于道能科技的鋪設一體化光伏面板 20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