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春節期間重污染,三名專家解讀污染成因
由于春節前就遭遇大范圍持續靜穩小風、逆溫高濕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起始濃度偏高,從2月10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有多個城市達到重度污染級別,北京市于除夕中午達到重度污染水平,并持續到夜間。 在這個起始濃度下,疊加除夕夜間至初一凌晨************燃放影響,污染程度加重。11日19時-12日6時************集中燃放時段,5個城市小時空氣質量達到嚴重污染,廊坊市持續時間最長,達9個小時。北京市在12日1-7時共7個小時時間內達到嚴重污染水平。
2021年除夕至初一全國逐小時重污染城市數量及PM2.5平均濃度示意圖。圖/生態環境部 一問春節期間社會活動水平下降,為何污染頻發?************燃放的短時影響極大 春節期間,社會活動水平下降,一般工業企業、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等排放下降明顯,為什么依然污染頻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對此作出解釋,主要原因在于重污染行業排放量仍在高位。 據介紹,我國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進入2021年,主要行業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如1月份粗鋼產量增加20%以上,全國發電量同比增加25%,火力發電量也大幅增加,電煤消費同比增加20%左右。 同時,************燃放的短時影響極大,在今年的極端不利氣象條件,極高的污染物濃度滯留時間很長。通常,我們可以用PM2.5和CO的濃度比值作為指標,評價************燃放對PM2.5污染的貢獻,這樣可以減少一部分氣象因素的影響。同時結合燃放高峰時段的站點濃度和PM2.5************示蹤組分(鉀離子、鎂離子等)濃度的變幅綜合分析。
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看,今年除夕夜間至初一凌晨(11日19時-12日6時),北京、保定、石家莊等城市******燃放對PM2.5貢獻約占20%~40%,PM2.5中鉀離子、鎂離子濃度是非燃放時段的10~30倍左右。北京市部分站點污染峰值期,兩小時內,鉀離子濃度增加79倍、鎂離子增加17倍。初一凌晨,全國近20%的城市出現部分站點PM2.5瞬時濃度“爆表”情況。
近七年除夕至初一全國逐小時PM2.5平均濃度示意圖。圖/生態環境部
從歷史數據觀測看,每年除夕夜到初一凌晨,這種爆發性增長非常明顯。盡管各地均出臺了************禁限放規定,但燃放量依然不可忽視。通過噪聲觀測,今年北京市******燃放集中時段(18時至次日4時)10小時噪聲均值為57.6分貝,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說明今年燃放較去年偏多。同時,冬季采暖排放量也是剛性需求。這幾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清潔取暖改造成效明顯,但是東北、內蒙以及山西和河北北部城市尚未納入改造范圍,供暖的主力依然是各類燃煤設施以及農村地區散煤型煤小爐具、生物質等等,總體排放量依然較大。 二問氣象條件有多不利?多地出現靜穩小風、高濕大霧不利氣象條件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桂海林解釋說,春節期間的重污染過程,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大氣擴散條件是近年來除夕最差的一年。地面處于低壓輻合區,濕度偏大,持續時間長。 從2月9日白天起,華北地區總體就開始受弱偏南風控制,擴散條件轉為不利,排放的污染物持續向北傳輸并累積。同時,相對濕度逐漸升高,到2月11日(除夕),白天日均相對濕度超過60%,有利于SO2、NOx等氣態污染物向顆粒物二次組分轉化。 2月11日夜間至12日凌晨,全國多地出現靜穩小風、高濕大霧的不利氣象條件。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太行山-燕山交匯地自2月11日白天起就持續處于風場輻合區,近地面至950百帕處存在強烈逆溫,大氣擴散條件極端不利。不利氣象條件下,區域內的污染物向低壓輻合區匯聚,疊加除夕夜間至初一凌晨************集中燃放影響,空氣質量整體維持重污染水平,并出現短時嚴重污染。三問空氣質量什么時候能夠好轉?初三有望改善,春節后期總體良好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首席預報員王威介紹,北方地區在冬春季節的雨前和雪前期間,由于低壓、高濕、靜穩等氣象特征,容易出現大霧伴隨重污染天氣。當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處于降水過程前的高濕狀態,體感較差。預計初三有所改善。 北京市空氣質量有望于2月13日(初二)夜間到14日白天改善,13日白天預計維持中-重度污染水平。隨著這次冷空氣來臨,在污染物清除的同時,還可能伴隨著春節后的第一次降水過程。但在冷空氣和降水過程抵達前,濕度接近飽和,有大霧天氣,疊加前期高濃度影響,PM2.5濃度將持續處于較高水平,實際感官較差。14日至春節假期結束,空氣質量基本維持優良水平。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改善時間稍晚,13日區域中南部仍受弱風、高濕及逆溫綜合影響,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仍以中-重度污染為主,部分城市可能出現短時嚴重污染。14日受東北方向冷空氣影響,天津及河北中東部污染形勢有所改善,河北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城市受上風向污染傳輸影響,可能出現中-重度污染。15-17日,區域受空氣過境影響,整體擴散條件較為有利,預計區域大部分城市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區域中南部部分城市可能出現輕度污染。 從全國看,13-14日,氣象條件較為不利,華東、華南、西北、西南大部和華北北部以良-輕度污染為主,東北、西南大部以輕-中度污染為主,華北中南部以中-重度污染為主。受************燃放影響,上述地區空氣質量可在原基礎上提高1-2級。15日,擴散條件整體轉好,東北大部、華北北部、華東南部、華南南部、西南大部空氣質量優良,華北中南部、華東北部、華南北部和西北大部以良-輕度污染為主,華東北部和兩湖地區可能出現中度污染,新疆局地受沙塵影響可能出現中-重度污染。
2月13日16時北京PM2.5濃度(微克/立方米)。城六區:217;西北部:192;東北部:228;東南部:190;西南部:226。圖/北京環境監測中心 春節前 ,生態環境部發布預警提示,要求各地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預案。全國共61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6個城市啟動黃色預警。北京市也于2月11日啟動黃色預警。
應急減排措施有效減輕污染影響,起到了“削峰降速”的作用,截至目前,除太行山山前城市和關中地區維持重污染外,全國其他地區基本恢復優良,部分城市輕至中度污染。由于缺少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且偏東風較強,區域目前整體仍處于中至重度污染,太行山和燕山交接處城市受傳輸影響,均處于重度污染,需要等13日夜間才有好轉。生態環境部將指導各地科學應對,按照當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及時解除預警。更多濾芯材料請訪問m.naturallymeghan.com- 上一篇:2021全球最具價值25大化學品牌有哪些?一文速覽 2021/2/17
- 下一篇:ABS材料常見改性方法及應用 2021/2/14